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妇幼保健】史上最全春季祛湿攻略,一次性全告诉您【科普】

林耀展 南海妇幼保健院
2024-09-01

有一天,小明对他的朋友说:“你知道吗,我最近发现一个神奇的祛湿疗程。”
朋友好奇地问:“哦?是什么疗程?效果如何?”
小明神秘地说:“我每天都会站在阳台上,让太阳直射我半个小时。”
朋友疑惑地问:“这就是你的祛湿方法?晒太阳?”
小明得意地笑了:“没错,我称它为‘日光浴疗法’。而且,我发现自从我开始这个疗程后,我的体重也减轻了。”
朋友更加好奇了:“这又是怎么回事?”
小明笑着说:“因为每天晒完太阳后,我都会出一身汗,然后我就觉得自己轻了许多。看来,我不仅祛了湿,还顺便减了个肥!”
小明应该是一块老腊肉。
THE END

正文来了,您近期是否出现疲倦乏力,四肢沉重,头晕头重,腰酸背痛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口气口臭、腹胀腹泻、湿疹等症状。如果有以上表现那说明您可能湿气太重了。

湿气重的自我判断方法:

1、看舌头:舌体胖大,有齿痕,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。舌苔白或黄,且厚厚的,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,透过舌苔看不到舌头的颜色。

2、感觉口里常常黏黏的、湿哒哒的,口气重。

3、大便:大便黏滞、不成形,冲厕所的时候很难冲干净。

4、自觉疲倦乏力,肢体沉重、腰酸背痛或麻木感。

5、起床后脑袋昏昏沉沉,好像戴着很重的头盔

6、总感觉身上油油的不清爽,需要经常洗脸、洗发,脸部、头部反复长痤疮。

中医认为,湿邪可分为内湿和外湿,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、居住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引起。雨水节气一过,大自然的寒气与暖气互相碰撞,就像寒冰遇热就化成了水湿,加上地理原因,岭南地区湿上加湿。内湿多因脾失健运、过食寒凉生冷之品伤及脾胃,湿邪凝聚而成。当代社会,很多人夏天过多食用冷饮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,出汗少,长此以往,人体皮肤腠理的开阖功能就会下降、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也会下降,人体的湿气也很难排出去。正是因为体内之湿邪与外界环境湿气里应外合,纠缠不清,所以湿气才难以治愈。

今天我们为广大的市民朋友分享几种祛湿的方法:



火罐疗法


火罐是以罐为工具,利用燃火的方法产生负压,使之吸附于体表,造成局部瘀血,以达到通经活络、行气活血、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。



艾灸疗法


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,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,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,激发经气,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。


脐灸疗法


脐灸以肚脐为治疗部位,通过在脐部放置药物并点燃艾炷对局部穴位产生热刺激,从而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,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。


中医泡脚


足部是足三阳经、足三阴经交汇的地方,中药沐足借助中药的药性以及水的温热之性,通过这六条经脉运行全身,起到温阳补肾、活血通络、散寒除湿的功效。日常可以挑选艾叶、白术、生姜、茯苓、防己、薏苡仁等煎水泡脚,也可找中医师辨证,制定适合自己的中药沐足方。


穴位按摩

人体内湿气的形成,与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。在中医理论中,脾主运化。它一方面运化水谷精微,承担各种食物的消化、吸收和输布;另一方面运化水液。常按健脾祛湿穴,提高自己抵抗湿邪的能力如:


丰隆

丰隆穴位置:位于小腿前外侧,外踝尖上8寸,距胫骨前缘二横指。

按摩方法: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,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。

功效:通调脾胃气机,祛湿化痰。


足三里

足三里穴位置:位于小腿,外膝眼下3寸,距胫骨前缘1横指。

按摩方法: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~8分钟,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。



中医药膳


(1)芳香醒脾汤之砂仁黄芪猪骨汤


配料:

砂仁10g、陈皮5g、山药20g、大枣8枚、黄芪10g、猪脊骨500g。

制法:

(1)将猪脊骨洗去血水,切成小块备用。

(2)将切好猪脊骨倒入沸水中,焯煮3分钟。

(3)将山药、砂仁、陈皮等洗净备用。

(4)将焯好猪脊骨和山药、大枣等同入煲中同煮,加适量水,大火煲开转小火40分钟,最后再加入砂仁煲10分钟即可。

(5)出锅前加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。

功效:芳香健脾、醒脾益中


(2)健脾祛湿汤之太子参白术瘦肉汤

配料:

太子参10g、白术5g、白果20g、莲子15g、元肉10g、黄芪10g、瘦肉300g。

制法:

(1)将瘦肉洗去血水,切成小块备用。

(2)将切好瘦肉倒入沸水中,焯煮3分钟。

(3)将太子参、白术、莲子等洗净备用。

(4)将焯好瘦肉和太子参、白术等同入煲中同煮,加适量水,大火煲开转小火30分钟即可。

(5)出锅前加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。

功效:健脾补血、益气和中



适量出


适当的运动出汗可以帮助体内水分代谢出去而祛湿,通过中医八段锦、太极等运动还可以强身健体、疏通经络、健脾祛湿。同时要防止运动过度,避免大汗淋漓。

往期回顾


 【妇幼保健】妇幼中医适宜技术——穴位敷贴【科普】



 【妇幼保健】妇幼中医适宜技术—埋线疗法【科普】


点个“在看”,你最好看


供稿 | 中医科 林耀展

编辑 | 健康教育科 

审核 | 欧宛新

审校 | 张青 罗茵玲

终审 | 巫朝霞

向上滑动阅览


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南海妇幼保健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